所在位置:排行

斯普朗格

更新时间:2024-03-22 06:02

发布时间:2024-03-11 20:58

斯普朗格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正>庞世俊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1期撰文阐述了爱德华·斯普朗格建构的人文主义教育学的陶冶理论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详情>>

发布时间:2013-08-20 14:23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来自阅读社会微博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

发布时间:2020-08-22 16:45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是()的代表人物题王网

斯普朗格,全称巴托罗美奥·斯普朗格(1546.3.21-1611.8月)一生专以完美的人体画而著称。19岁去意大利时,他崇拜柯勒乔和帕米贾尼诺的画。同名人物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 , 1882-1963)是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

发布时间:2024-03-17 00:00

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考试资料网

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判断题 学校的产生促进了教育活动的专业发展。 参考答案:对

发布时间:2024-03-07 00:00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经典语录名言金句名句赏析名言通

共收录1个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的句子: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喜欢(2) 分享到微信 如果您有其它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的好句子或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经典语录与我们分享,请

发布时间:2022-01-20 00:00

《文化与教育》(E.斯普朗格)《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E.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著,1919年出版。是斯普朗格的中期著作,是他继承狄尔泰精神科学认识论、文化哲学和反实验心理学的人文主义心理学的思考成果。 在书中,斯普朗格基于目的论关联论证了文化与教育的系统互动体系,

发布时间:2024-02-14 20:35

巴塞洛缪斯.斯普朗格BartholomaeusSpranger国外油画家网

巴塞洛缪斯.斯普朗格Bartholomaeus Spranger(1546年3月21日—1611年),佛兰德画家,制图员,雕塑家。 中文名巴塞洛缪斯.斯普朗格 外文名Bartholomaeus Spranger 性别男 国籍佛兰德 出生地安特卫普

发布时间:2022-06-13 00:00

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曾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

发布时间:2020-09-10 12:38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发布时间:2021-08-24 11:30

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洛克C.克伯屈D.斯普朗格华图教育

C.克伯屈 D.斯普朗格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点击查看答案>>

发布时间:2023-01-11 23:01

2023年德国公司监事会模式(4篇)

一、斯普朗格:职业是文化和教育的媒介节 文化需求130-137 130-133 二、凯兴斯坦纳:职业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统一133-136 三、费舍:职业学校蕴含了教育的契机136-137 第四节 本章小结137-139第四章 “职业性”的升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发布时间:2021-09-02 16:48

“作为块茎的心理学”——《心理学的批判》笔记(心理学的批判)书评

【按语:Teo以哈贝马斯的三种知识为原型,区分了心理学的三个类型:1、自然-科学的心理学;2、人文-科学的心理学;3、批判的心理学。Teo指出心理学内部一直存在二元论,从狄尔泰开始,人文-科学取向不断批判自然-科学取向,作为一种元素/实验/

发布时间:2023-04-09 01:03

心得体会格式十篇

摘要:斯普朗格把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与伦理学对人格问题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人的生命形式为文化哲学的核心范畴,研究人的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一方面发展了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心理学,另一方面又将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从认识论研究的路向

发布时间:2024-03-15 09:28

鲁道夫二世皇帝:狂热的艺术爱好者——捷克斯洛伐克简史25

鲁道夫还经常邀请画家作画,比如巴塞洛缪斯.斯普朗格(Bartholom?us Spranger)和约瑟夫·海因茨(Joseph Heintz)。他同时还热衷于雕塑艺术和金匠。鲁道夫从欧洲各地召集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到他的宫廷,以满足他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发布时间:2023-06-27 00:00

2024教育学考研必背考点: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高顿教育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基本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

发布时间:2021-08-05 10:23

00429教育学(一)绪论章节练习简书

C狄尔泰、斯普朗格 D梅伊曼和拉伊 正确答案:A 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4-03-19 00:00

斯普兰格尔外国哲学专业词典

斯普兰格尔 外国哲学 亦译“斯普朗格”。德国哲学家、教育家。曾先后在莱比锡(1911—1920)、柏林(1920—1945)和杜宾根(1946年起)三所大学任教授。师承狄尔泰,从事生命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其教育理论对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教育颇有影响

发布时间:2012-03-10 00:00

斯普朗格:德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开创者(全文)

弗兰茨?恩斯特?爱德华?斯普朗格(1882―1963)是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现代教育学的开创者,一生从事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德国教育事业的振兴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作为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同时又是教育实践家,他通过自

发布时间:2014-06-22 00:00

斯普朗格搜狗百科

巴托罗美奥·斯普朗格(1546.3.21-1611.8月)一生专以完美的人体画而著称。19岁去意大利时,他崇拜柯勒乔和帕米贾尼诺的画。同名人物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 , 1882-1963)是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一生从事

发布时间:2016-10-21 00:00

为什么你看不懂名画

《密涅瓦战胜无知》,巴托罗美奥· 斯普朗格 姓名:雅典娜/密涅瓦 职称:智慧之神 标配:半戴着头盔+手拿长矛和盾牌 座右铭:终生不婚是我的事业 事迹:雅典娜的出生是从他老爸宙斯的脑门里蹦出来的!这还不算“奇葩”, 更屌的是,她一出

发布时间:2023-05-11 16:46

教学论文格式范例6篇

摘要:斯普朗格把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与伦理学对人格问题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人的生命形式为文化哲学的核心范畴,研究人的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一方面发展了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心理学,另一方面又将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从认识论研究的路向

发布时间:2010-04-21 15:25

人物理论豆丁网

人物理论人物理论人物理论1、《教育的语言》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三种定义法:(美)3、文化教育学:(德)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4、实用主义教育学:(美)杜威、克伯屈5、批判教育学:(美)鲍1、《教育的语言》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三

相关推荐
  • 庚款兴学

    美国决定从1909年开始,将中国“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将这笔钱用来发展留美教育,史称“庚款兴学”或“退款兴学”。为了实施“庚款留美

  • 蔡元培五育并举

    浅谈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下面为大家介绍有关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相关内容,在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形式考察,需要识记要点,并作适当的了解。 蔡元培认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国民健全

  •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重新梳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形成讨论辩论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与管理上的创新,对于现代大学自身的发展和塑造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辩论;教学方

  •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

    -可编辑修改-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幵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973召开的“关二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从精

  • 近现代区分

    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吴宓先生在1930年访学牛津时曾有诗云:“半载匆匆往,终身系梦魂”。我在该中心虽待的时间不止“半载”而有近9个月,但这些老师乃至领导、工作人员(职员)的面貌仍不时

  •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

    潘懋元教授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顾问、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

  • 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什么时候

    从清华看中国近现代大学教育 来源:学习时报 2015-10-12 陈远 科学救国与教育救国的实践阵地 清华的一百年,不仅是它自身的一百年,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百年。与世界诸多

这里是最全的斯普朗格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斯普朗格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