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新史学

更新时间:2024-03-22 05:13

发布时间:2016-10-17 00:00

《新史学》

经过若干年积累,《新史学》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力,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正式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目录》。

发布时间:2022-06-14 16:29

新史学荐书254│斯泰西·希夫《猎巫:塞勒姆1692》马萨诸塞美国

“如果你想煽动情绪,就提起塞勒姆。”1692年,在波士顿附近的小镇塞勒姆,近二百人被指控为巫师,二十余人惨死,审判历时九个月,随后却是长达一个世纪的沉默。如今,“猎巫”一词已经成为刺激美国民众神经的文化符号,每当正义缺席时,塞勒姆便

发布时间:2021-08-30 11:35

郝鑫:新史料新问题与新史学——从华北区域史研究看史学与史料的

华北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即为一个有效例证:自中国现代史学诞生以来,众多学者运用了不同的新史料以及新的史料处理方法对华北地区进行研究,对于中国历史的整体叙事曾数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近几十年来区域史研究发展迅猛,以南方地区为主要

发布时间:2021-05-03 01:37

新史学梁启超在线阅读中华典藏

新史学 作者:梁启超 近人梁启超撰。有《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论正统》、《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书法》、《论纪年》6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新民丛报》连载。批判封建史学有四弊:其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

发布时间:2024-02-14 16:11

新史学:自白与对话(豆瓣)

在这本别开生面的书中,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一伯克考察了所谓“新史学”的特性。帕拉蕾丝一伯克在与九位引领了这场运动的学者的对话中,探讨了历史写作的新路径。在一系列的访谈中,阿萨·布里格斯、彼得-伯克、罗伯特·达恩顿、卡洛

发布时间:2022-02-22 00:00

梁启超《新史学》

然遍览乙库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新史学之署,吾岂好异哉?吾不得已也。 史学之界说

发布时间:2005-04-14 00:00

中华文史网新史学

《新史学》第十卷总目录 第十卷第一期 论著 吕春盛 陈朝政权的成立及其结构 罗彤华 唐代州县公廨本钱数之分析──兼论前期外官俸钱之分配 谢美娥 清代前期湖北农业经济的变迁──粮食作物多样化与经济作物的扩展

发布时间:2013-07-05 18:20

新史学知网阅读

史学流派。早期代表人物詹姆 斯·哈维·鲁滨逊1911年发表《新史学》一书,提出“史学 革命”的口号,主张利用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及社会学 等新的社会科学方法研究范围较前更为广泛的社会史, 提倡多元文化史观,认为历史学的功能须与

发布时间:2005-04-14 00:00

中华文史网新史学

柳立言 Gertude Himmelfarb著 The New History and the Old《新史学与旧史学》 黎明钊 彭卫著《汉代婚姻形态》 黄宽重 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卷 梁其姿 David Johnson、Andrew Nathan、Evelyn Rawski编 Popu

发布时间:2024-03-03 00:00

新史学史学理论新书推荐精品图书中国出版集团

史学理论 > 图书检索 书名 热词:哈利波特于丹论语老夫子 图书详细内容 分享到 本书汇集八位实力派精英学者,从他们各自学科及研究的学术主题出发,对当下或历史中国的现代性、后现代、文学界的“问题意识”等命题进行阐述,很好地反映了多

发布时间:2024-02-22 00:00

新史学新史学介绍历史知识词典网

新史学怎么写好看: 新史学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近人梁启超撰。凡《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正统》、《论书法》、《论纪年》六节。批判中国封建史学有六弊:一、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二、知有个人

发布时间:2018-12-28 00:00

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论著,呼吁“史界革命”,由此引发“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转型。梁启超及其《新史学》等论著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发布时间:2023-08-26 14:17

《新史学(集刊)》期刊投稿邮箱杂志编辑部审稿投稿须知

《新史学》征稿启事 (2019年02期信息) 1.《新史学》创刊于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 2.本刊优先采用在多学科交叉的语境下,对历史学的方法与叙述进行多元探索的优秀论文和评论文字,同时兼容发表具有创意风格的传统史学论

发布时间:2013-03-30 13:35

新史学主要是什么意思?爱问知识人

新史学主要指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的具有爱国主义史学思想,批判 “君史”,提倡“民史”的资产阶级

发布时间:2014-12-03 00:00

西方从“新史学”到“新新史学”的变与不变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一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历史学的重要转折时期。概而言之,从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趋势是从思辨到分析,而西方史学的发展则表现为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的转换。19世纪西方的传统史学以民族

发布时间:2019-05-14 19:12

浅谈梁启超的新史学(5篇范例)写写帮文库

新史学在中国史学思想从旧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开心布局的作用,大大推进了中国史学的学科化建设。以社会科学方法治史也为日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五,在历史编纂学上,新史学尝试了新的编纂体例,并

发布时间:2024-03-19 00:00

新史学新名词专业词典

新史学 新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新出现的史学流派的统称。因其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学截然不同而得名,法国年鉴派史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新史学的开端。“新史学”名下究竟有多少分支、多少流派很难精确统计,一般认为有心理史学

发布时间:2024-01-18 19:41

新史学(第31辑历史的荆棘)

本书是系列出版物“新史学”第31辑,重点论述“历史的荆棘”。 在“专论”专栏,重点研究了古罗马和法兰西重大的历史问题,很多观点和选题是目前国内史学界没有涉足的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国内世界史研究;“史学史与史学

发布时间:2022-07-24 06:24

鲁滨逊“新史学”的起源(全文)

正如此,鲁滨逊的“新史学派”有时被称作“进步主义史学派”。 总而言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人们探究文化及社会制度的发展,不能再局限于宪法史、政党发展史和外交史等传统史学研究领域。历史学只有转向普通大众才能

发布时间:2022-11-24 11:42

瞿林东:梁启超《新史学》的理论价值爱思想

100年前,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新史学》一文。梁启超纵观中外社会历史的进程和现状,联系中外史学之差异,乃大声疾呼:“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新史学》之著,吾岂好异哉,吾不得已也。

发布时间:2017-01-11 09:06

梁启超与新史学理论之光

梁启超与新史学 1902年,也就是梁启超撰写《新史学》的这一年,他三十岁,同年撰写的《三十自述》,已经清醒地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世。 《新史学》一文于1902年连续在《新民丛报》上刊出,《新史学》第一部分“中国之

发布时间:2009-09-19 06:40

新史学大会志庆之一: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24种)手机搜狐网

编按:2017年9月23-24日,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将在南京举办“全球视野下的新史学:《新史学》创刊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作为2002年8月北京香山新史学会议之成果之一,“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已经出版18种,已确定

发布时间:2023-12-25 00:00

西方新史学的鼎新传承与嬗变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西方史学长河中,新史学以其独树一帜的史学主张、治学理念和编纂方法著称于世,在西方近代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换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新史学以鲁滨逊(又译鲁滨孙)新史学派、年鉴史学、计量史学、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等为主导,构成20

发布时间:2019-05-21 08:10

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战争爆发之前两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1877 - 1929)在报纸上发表了名噪一时的《新史学》(1902),史称我国现代史学意识的开端。[12]梁启超痛斥中国传统史书有四弊,根本理由是传统史学无助于中国“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 在笔者看来

发布时间:2024-03-13 04:00

台湾新史学期刊

就台湾高校而言,堪与匹敌的当推五所大学主办的五大历史学报台湾大学的《历史学报》、台师大历史所的《

相关推荐
  • 历史学的功能

    归根结底,任何带有“实用功能”的家庭形式的自然消亡和人类自由结合体的出现,仅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而非中间过程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四、对女性主义再生产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 中国近代教育史

    本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分册之一,主要收辑中国近代学制演变情况的资料,即辑录有关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以及壬戌学制演变情况的资料。 本卷收辑资料 留学教育/中国近代教育

  • 近代中国学制变迁史

    在招教考试中学制的考查常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面将中国近代学制的常考点做以汇总。 【壬寅学制】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励志图新,责成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主管大臣张百熙拟订了一系列学制改革

  •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pdf微盘

    名称: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册数:7册大小:380.76M 格式:pdf、djvu 下载地址:http://www.xzpdf001.cn/?p=7184 读书 电子书 文学 来自豆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传统教育观念及代表旧势力的当权人物的重重阻挠,但它冲破了传统教育的封闭,闯出了一条走出国门吸取新知的道路,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外交、军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中国教育史打开了前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选辑自1984年鸦片战争起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辑录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教育史料。供教育系学生学习中国近代教育史课程时参考,目的在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舒新城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

这里是最全的新史学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新史学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